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 盆腔腹膜炎(盆腔炎)
编号:1364488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3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8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3例患者效果。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5)。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清IL-2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TNF-α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IL-2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3例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妇科疾病,该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纤维组织粘连、渗出、增生,形成炎性包块或积液、不孕等[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本文旨在分析慢性盆腔炎73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纳入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3]中相关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5)。治疗组38例中,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0.16±4.73)岁;病程1.67~6.92年,平均(3.96±1.75)年;对照组35例中,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2.17±4.68)岁;病程1.56~7.38年,平均(4.03±1.8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年龄20~45岁;③符合诊断标准;④均已通过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患者病情已恶化者;③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④对本组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生产厂家:江西立信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1326)0.9g溶于500ml5%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腹腔灌注替硝唑(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75)0.8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连续1周。

    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组成包括红花15g、桃仁15、白芍15g、当归15、川芎15、蒲公英30g、红藤30g、败酱草30g、莪术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ml,每次1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4]

    ①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经B超检查表明子宫附件均正常,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正常;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后基本消失,经B超检查表明炎性包块与积液区域缩小70%以上,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后有所缓解,经B超检查表明炎性包块与积液区域缩小30%以上,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明显改善;④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疗效;②观察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对于本组一般资料和结果数据中二组间(组内、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于本组一般资料和结果数据中二者间(组内、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妇科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癥瘕”、“痛经”、“带下”等范畴[5],认为该病病因机制主要由于湿热毒邪蕴结下焦,侵犯盆腔、胞宫,经络闭阻、气血凝滞,从而影响冲任带脉引起。湿热瘀积,阻碍气机,则会出现小腹、腰骶疼痛;湿热下注,带脉失约,则会出现带下黄稠,气味臭秽;瘀滞胞宫则月经失调,甚则会出现不孕;若积聚不散,则会形成包块,久则会内结成癥。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有腰骶部疼痛、下腹痛及带下量多等[6]。本文研究采用中药汤剂,方中败酱草、红藤及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及消痈排脓功效,并且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淋球菌及大肠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莪术可破血祛瘀、积散结、行气止痛;当归活血止痛,红花、川芎、桃仁具有活血祛瘀、软坚散结功效,可有效改善盆腔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促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白芍配甘草,具有解痉缓急,缓解腹痛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患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已无病原体存在,病理改变主要是在感染细菌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引起。研究报道显示,慢性盆腔炎病理变化主要为免疫病理损伤,并且炎症因子的释放会使治疗与预后受到影响,且触发炎症因子网络级联反应,故而加剧盆腔的病理损伤。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血清IL-2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TNF-α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IL-2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水平,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兰,时菁静,徐鸿雁,等. 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疫状况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93-197.

    [2]王炯辉,康志媛.温经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4, 34(1):117-118.

    [3]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90.

    [4]郑晓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3.

    [5]刘玉兰,时菁静,徐鸿雁,等.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301-305.

    [6]王霞.中药颗粒剂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6例[J].陕西中医,2012,33(3):337., http://www.100md.com(何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 盆腔腹膜炎(盆腔炎)